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网站主页 成功故事 寻亲故事 寻人经验 媒体报道 视频播报 网友评论 寻人登记
警方通告 公益活动 社会效应 网站纪事 广告制品 常见问题 网友留言 志愿者登记
 
《婚姻与家庭》:寻子扑克,每张纸牌后面都有一颗心碎的爱子心
发布时间: 2008-01-15 16:08:52 被阅览数: 69734 次 来源: 《婚姻与家庭》2007年4月下半月刊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他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却被媒体和大众冠以“中国寻人第一人”的美誉。六年间,他用自己公益的行动点燃了无数个破碎家庭的希望。由他发起并执行的“寻子扑克万里行”活动,至今仍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07年2月1日,河南郑州银基商贸城东北门口,人头攒动。沿街的宣传架上,摆满了印有“失子家庭祈盼团圆,您的爱心使他们增添希望”的扑克盒子。原来,当天正是“寻子扑克万里行”活动第二版“寻子扑克”在郑州的首发日。
组织者带着群众们在现场折起了两千只纸鹤,有热心人还在折好的纸鹤上写下:“希望你和你们的家人早日团聚。”人群中,那个忙前忙后、并不怎么惹眼的人,便是大型公益活动——“寻子扑克万里行”的发起者——沈浩。
 
无数个破碎家庭的苦难  成为他动力的源泉
     沈浩的寻人公益行动起源,要追溯到六年前,也就是2001年。
     那时,沈浩从事网络服务时间不长。当年1月11日,江苏扬子晚报有报道称,三个湖北宜昌的女孩离家出走会网友,家人焦急寻找。看了这篇报道,沈浩忽然有一种想法:既然她们从网上走丢了,那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通过网络把她们找回来呢?于是,灵光一闪,便有了“寻人启事网站”最初的版本。
     初做寻人网站的时候,沈浩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帮助那些失踪者家庭的强烈想法,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是,随着网站的运作走上轨道,他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求助。通过和失亲家庭的接触,沈浩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失踪者家庭寻找失踪亲人的苦难深深地震撼了。军人出身的父亲告诉他,这是一件行善积德之事,要做,就要做好,不可半途而废。于是,对于在网站上登记寻人的每一份资料,沈浩都十分认真地对待。几年来,他已为海内外380多位求助者成功寻人提供了帮助。
     2005年9月,沈浩接到了一封求助信,是一个上高三的男孩写给他的。男孩叫陈俊鹏,他在信里写到,自己是一个从小被人拐卖的孩子,一直希望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个男孩的信一共写了三页纸,尽可能地回忆他小时候的情况:他是家中独子,应该生活在一个有桑树、梧桐树的平原地区。那里有东方红50农用拖拉机。还有一个地名叫“永龙站”……
     看过他的信之后,沈浩通过网络搜索,初步把寻找范围定在湖北京山县。于是,他在当地论坛发了贴子,寻求那里网友的帮助。京山的网友给他提供了不少线索,与陈俊鹏的来信中的回忆信息颇有些相似。于是,他有了一种亲去京山帮助他寻找父母的想法。2005年10月下旬,沈浩赶赴京山。遗憾的是,由于线索过于模糊,他这次免费寻亲没有达到目的,怏怏离开了湖北。
     正是由于这件事,当年11月23日,《武汉晚报》用了一个整版报道了沈浩的故事。一位武汉的网友,花了20元的特快专递费,把这份价值五角的报纸寄给了沈浩,这让他非常感动。在同一天的《武汉晚报》里,有篇报道占了两个整版:河南省荥阳警方发扑克牌通缉令!
     这篇报道让沈浩眼前一亮。原来,尽管从事寻人工作那么多年,但是,沈浩个人以及他同行的成功案例中,找回的失踪儿童都是很小的数字。在寻人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失踪儿童,都被卖到了山区、农村等偏僻之处,而这里正是互联网的盲区。如果仅仅通过网络寻找,可能还远远不够。那时他们就想,应该找出更多的办法,帮助失踪儿童的家庭把寻人信息传播到网络之外。寻找一种合适的信息载体,是沈浩和他的同行一直以来的目标。
     而这次荥阳警方发扑克通缉令,给了沈浩很大启发。既然扑克可以做通缉令的载体,同样,它也可做寻人启事信息的载体,沈浩如是想。于是,他与联合寻人网站长刘德志一起研讨做寻人扑克的可行性。
     在做好了包括经费、通联、家长信任在内等等一切准备工作之后,2006年3月27日,沈浩孑然一身,踏上了征集寻子扑克资料的万里征途,与失踪儿童的家庭面对面沟通,向他们介绍寻子扑克的计划,动员他们加入。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风调雨顺一片光明,而是一条艰难险阻的荆棘路。
 
黑桃A、黑桃8和更多家庭的故事
 
黑桃8:寻子扑克问世三个月后找到的孩子——
     2006年6月12日,“寻子扑克万里行”行动启动3个月后。这天,沈浩接到一个来自南京的电话,询问加入寻子扑克的事情。来电话的人名叫李玲(化名),孩子李宗宇在自家居住的小区失踪,多方寻找无果。通话后,沈浩决定去一趟南京。那一天,沈浩的女儿也缠着爸爸要一起前往,于是两人同行。
    第一次见到李宗宇父母的时候,他们已搬出他们原先居住的小区,不愿再呆在那个让他们伤心的地方。由于无法承受孩子失踪带来的打击,孩子的母亲李玲,精神已然有些恍惚。在她断续跳跃的讲述中,沈浩对此事大致有了了解:2006年5月13日,刚刚学会走路的李宗宇,听到小区内搞活动,锣鼓喧天,就吵着要出去玩。李玲一时没有留意,小宗宇就自己跑出了门,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李家向派出所报了案。此后的时间,她一直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她与丈夫到市区无数地方张贴寻人启事,都有如石沉大海。
     相反,越来越多的行骗者找上门来,让李玲应接不暇。她一方面承受着剜心之痛,同时,也在承受着那些行骗者向她的伤口撒盐。讲述的时候,沈浩注意到,李玲的丈夫也眼睛湿润,但他在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沈浩的女儿似乎也受到强烈的震撼,她不作声,默默地看着李宗宇的照片: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甜甜地微笑,招着他那胖乎乎的小手。
     当沈浩把寻子计划介绍给了李玲,她没有犹豫就签下了委托书。2006年10月30日,沈浩因事前往南京,三个多月后再次见面,他感觉李玲苍老了许多,身体状况也不如以前。2006年11月22日,沈浩在与李玲的通话中得知,孩子找到了。但是李玲的语气里没有任何欣慰,沈浩立刻感觉到一种异样,随即追问道:“在哪里找到的?”
     原来,就在五天前,李家原先居住小区的河道清理工人,在清理小区池塘水草时,发现这个孩子。由于尸体被水草缠住,因此一直未能浮出水面,找到他的时候,小宗宇还穿着那天出门时的衣服……当时,沈浩正通过南京的媒体宣传寻子扑克,很多人都知道扑克上有一个南京孩子。所以,当尸体被发现的时候,相关人员很快就通知到了他的父母。
      沈浩告诉记者,无尽的思念,是一件极端煎熬人的事情。李玲一家终于解脱了。虽然不是一个令人欢喜的结局,但从此之后,他们不用日日唤,夜夜盼,等待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了。他们至少可以在短暂的悲痛之后,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黑桃A:500万张寻人启事——
     这张扑克上的孩子名叫戴特株,“他的家是一个‘大康’之家,但现在已然接近破产。”沈浩如是说。戴特株失踪不久,她的姑姑就在寻人启事网站上登记了寻人资料。2006年4月初,“寻子扑克万里行”活动启动不久,沈浩来到湖南怀化,见到了戴特株的爷爷戴子初,并从他的口中得知了一个辛酸的故事。
     2004年3月23日对戴家来说,是一个无比晦暗的日子,一个有着多处房产的殷实之家,就此命运改变。下午5点半,戴特株下楼去玩,半小时之后奶奶下去找他,方知孩子已经失踪。这一消息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炸响在风平浪静的戴家。当时尚在长沙的戴子初当即坐出租车赶回怀化,通知家人赶紧报案。戴家动员了所有的亲戚,在怀化展开全面查找。翌日清晨,戴家又马不停蹄地兵分三路:一路前往怀化电台,连播两天的寻人消息,每天15次;一路到电视台和报社,刊登寻人启事;还有一路去打印悬赏10万元的寻人启事,印出后再分头前往火车站、汽车站和市内交通要道散发。
     报料信息一条条地反馈回来,戴家都闻风而去,却徒劳而返。于是,戴子初决定扩大寻找范围,给全国28个省区下辖的所有市、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发去了装有两份寻人启事的信函,请求他们协查。2800多封信,从查实地址、邮编到装订,戴家人和另外三个亲戚花了一个星期,去邮局邮寄时拉了好几板车。
     也许是觉得这样做依然不够,2004年4月16日,戴特株失踪23天后,戴家又发动了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寻人行动。 戴子初组织了四组共16人的寻人小组,分赴福建、浙江、广东、海南、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负责在省会城市、大的市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散发寻人启事。除领队是自家人外,其他成员皆外聘而来,包食宿行费用,并按日付给三四十元钱的工资。
     那年除夕,小特株依然没有消息。面对一桌的团年饭菜,戴家人面色沉重,默不出声。门外鞭炮突然炸响,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涕泪纵横。小特株的亲人们,都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自责没有照看好孙子的奶奶渐渐出现了精神病的倾向;戴子初的饮食起居已经完全混乱,他常常十七八个小时不睡觉。他常想,自己与孙子的距离是否曾经只有几步之遥?一想及此,他心中更添一份难过。
     两年多的寻人行动,戴家已经花费了50万元。其中,发放出去的500万份寻人启事的印刷开支就高达28万元。此外,戴子初还向沈浩展示了他的寻孙日记。在这大大小小四个本子里,密密麻麻地写着各地的电话号码。戴子初说,这是他的500万张寻人启事贴出去之后收到的各种反馈信息。为了核实这些信息,他几乎每天都要花去几十乃至上百元的电话费。看着戴子初的苍苍白发,沈浩心里涌起了阵阵酸楚。
 
更多的家庭——
      沈浩在着重讲述了几个失子家庭的故事之后,也泛泛地列举了一些扑克中的家庭。他说:“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在我心中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
     比如,第一副扑克的“红桃4”郑楚泽。2005年1月21日,因幼儿园提前放学,校车把他送到家的附近。而家人不知,没有去接。家人等到接人时间去接孩子,孩子已不见。为了寻找郑楚泽,父亲郑进伟走遍大江南北,甚至为了一个不确切的信息,远赴新疆,结果却是骗局一场……试想,一位沉重打击之下的父亲,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在回程的长途列车上,将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在昆明,我遇到一位母亲,曾两次自杀。这个家庭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其中的一儿一女同时失踪。孩子母亲经不住打击,两次自杀,一次切腕,一次上吊。幸亏被及时抢救下来。见到我时,她泪流满面。我说,你不能死,你一死,孩子就是孤儿了。等他们回来,见不到妈妈了,又该怎么办?”
     “湖北武汉,有一个失踪女孩,叫沈娜。1999年失踪。失踪时16岁。父母为了寻找女儿,也是走遍全国。印刷寻人启事的纸用了半吨。”
“2006年12月24日、25日,我与一个孩子的父母一起,来回行程800公里,到皖南休宁,找到他们离家出走的女儿。”
      “在海南,一对夫妇因为无法承受失子之痛而离婚。” 
     无数个家庭因失子而支离破碎,无数的幸福因失子而一去不返……
      沈浩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种因接触众多失子家庭而产生的悲哀里。
 
“2007年,也许我会走更多的路”
      当然,在“寻子扑克万里行”活动中,沈浩收获的除了感动、辛酸和悲哀之外,还因为一些家长的不信任感到了深深的无奈。
     寻子扑克在各地都是免费发放的,因此,经费是头等大事。为了应付庞大的支出,沈浩与每一个加入“寻子扑克”活动的家庭协商,共同筹集这笔费用,每个家庭仅分摊了600元。这一点,在签署协议之前沈浩都会对那些家庭作详细说明。首副扑克仅筹集到15600元,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在长达七个月的收集、发放过程中,沈浩又自贴了数万元。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沈浩的行为持怀疑态度,贵阳的陈先生就是一例。凭心而论,初见沈浩,陈先生是对这个计划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在沈浩提出了需要分摊费用以后,陈先生看他的眼神便没有了当初的那一丝期盼。之后,陈先生就没再出现过。沈浩给他发送短信显示发送不成功。把电话打过去,才知道手机早已关机。沈浩按照地址找到他所居住的小区,发现他早已搬离。
     失望之余,沈浩踏上晚上十点多的火车,在如漆的夜色中,离开了贵阳。类似这样的经历,沈浩说,他可以举出很多。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寻子扑克”的行动。因为那些失踪儿童的父母,为了寻找孩子所经历的苦难,还有他们的执着,对沈浩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正因如此,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风雨无阻地把这一公益事业坚持了下来:收集首副扑克资料,孤身一人走了七省十三市;散发扑克,足迹遍及广州、郑州、邯郸、石家庄、济南、上海、天津、合肥、南昌、福州、厦门、泉州、昆明、南京;收集第二副扑克,他前往鹰潭、信阳、南阳、洛阳、新郑、济宁、西安、成都、重庆、南充。
     在沈浩的努力下,最终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这样一组统计数字:寻子扑克,第一副收录了26个家庭27个失踪儿童的资料,第二副收录了50个家庭52个失踪儿童的资料。然而,更多的失踪儿童没能出现在扑克上。沈浩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唤醒社会对失踪孩子的重视与帮助。毕竟,不管是扑克上的孩子,还是扑克以外的孩子,都同样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也许在寻子扑克问世之前,儿童失踪这一社会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而当这些孩子可爱的容貌出现在一张张纸牌上的时候,则给人以最直观的震撼与感动,引发一连串的社会效应。沈浩,或者说“沈浩们”所做的事情,是帮助中国千千万万个失子家庭放飞他们的希望。沈浩说,寻子扑克是一副助人扑克,仅印一万副远远不够,希望有热心人为这件事捐款,印更多的牌,让寻子信息传播得更远。
 
     采访结束的时候,沈浩告诉记者:“2006年,我的旅程近4万公里。走了全国16个省市。2007年,也许我会走更多的路,路上我不再孤单。”
  不管前路多么漫长,在这里,我们都真心祝愿沈浩在2007年能帮助更多的失子家庭托起希望的太阳。 (作者:白露) 

 

点击下面的按钮,分享本页信息。

更多

上两条同类信息:
  • 海峡都市报:四对外地父母在榕城街头发放“寻子扑克”
  • 东南早报:“寻子扑克牌”再现厦门

  •  
    紧急寻人

    免费寻家

    网友评论

    公益活动
     

     

    版权所有 © 2001-2015 沈浩寻人网站——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金牌帮帮团成员、浙江寻人联盟成员网站
    服务热线:13955003997 通信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丰乐路农科巷5号 邮政编码:239000 客服QQ:87002220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奇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安徽省优秀律师 胡野

    皖ICP备0500138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0202000142号


    扫描二维码加本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