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网站主页 成功故事 寻亲故事 寻人经验 媒体报道 视频播报 网友评论 寻人登记
警方通告 公益活动 社会效应 网站纪事 广告制品 常见问题 网友留言 志愿者登记
 
241、深圳特区报:曲曲折折寻亲路
发布时间: 2008-01-15 17:40:36 被阅览数: 82214 次 来源: 深圳特区报2008年01月05日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沈浩说:“孩子一旦丢了,要找回来就很难。‘寻人启事网’也只是为配合公安机关的一种辅助手段。”

  有三个上了沈浩寻人扑克牌的孩子,很幸运地被找到,回到了自己的家——

  由于找到孩子的家庭一般都不愿再提起往事,所以,当登在沈浩的寻人启事网上的孩子被找到后,沈浩一般不会再跟当事人联系。但这些找到孩子的记忆,却一直保留在沈浩的记忆里。“比如说,2006年上半年,一个5、6岁的男孩被拐卖到山东,后来又被遗弃到济南,公安机关收留了他,并上了我的寻人启事网找信息,还真找到了。后来他们联系到我,我再联系到孩子的家庭,这个幸运的孩子最终被送回了自己的家。”

  “孩子能回家,我感到很高兴。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并不重要。”沈浩说。他还给记者讲述了三个上了他“寻人扑克”的孩子被找回家的故事。

  失踪257天后,“红桃9”乐乐回家

  沈浩说,制作寻人扑克牌的主要目的是想引起民众对丢失孩子现象的重视,“让人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失踪孩子、失子家庭。”至于能起多大的实际作用,他心里也没有多少底。在他总共发放的4副扑克牌(一共208个孩子)里,有三个小孩回家了。在沈浩第四副扑克牌的牌盒上,有这样的一句话“祝贺南京乐乐、广安湘湘回家”——南京乐乐是第二副牌中的“红桃9”。

  “红桃9”真名卞宇涵,南京人,2006年7月27日走失,当时2岁。父亲卞其勇回忆,那天上午11点50分,他忽然接到老婆打来的电话,说儿子不见了。他妻子薛女士在南京夫子庙附近开了一个小店,一边做生意,一边带孩子,乐乐平时就在小店周围玩耍。那天人多,薛女士没注意,几分钟时间,孩子不知道跑哪里去了。12点半,卞其勇赶到夫子庙时,老婆哭着喊着:儿子不见了。

  夫妇俩发疯般在街上找。卞其勇的几十个朋友,全部停下了手里的活,到车站、码头去发寻人启事,悬赏十万。下午1点,他们赶到南京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台发寻人信息,每隔一小时播一次。

  此后,卞其勇停下手中的活,卖掉了面包车,一心一意找孩子。前后发放了三万份寻人启事。他24小时开着手机,一有线索就汇报,民警也跟着他去跑。他也像其他很多寻子者一样,遇到了不少骗局。几个月后,沈浩在上海作“寻子扑克”宣传,他们赶到上海,掏出600元,儿子成为扑克牌上的“红桃9”。卞其勇当时对这个也不太抱希望,只是想多留一条路。

  2007年4月5日,奇迹出现了。南京夫子庙派出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叫王志平的四川人,说在去年7月,在夫子庙游玩时发现了一个两岁男孩,将他带回了四川老家。但是最近,他老家搞人口普查,他说不清楚孩子的来历,也没有钱来承担罚金,所以希望找到他的亲生父母。如果找不到,能不能给他们做个证明。副所长花明详细询问了小孩的特征,感觉有点像乐乐。他一边打电话给卞其勇,一边请王志平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帮忙,把孩子的照片传过来。

  4月7日,当卞其勇在派出所看到四川传来的照片时,他狂喊着:就是乐乐。当天晚上,卞其勇和民警飞抵成都。4月8日,在王志平户籍所在地的雅安天全县始阳镇派出所,卞其勇看到了那个孩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他的脖子上,仍挂着走失时戴着的小金猴。卞其勇冲过去把儿子抱在怀里,可儿子呆呆地看着他,一脸陌生。过了一会儿,乐乐拖了一下板凳,用四川口音说“你坐”,感动得卞其勇泪如雨下。他又盯着爸爸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要爸爸抱。这时距离孩子失踪257天。

  孩子回家了,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一个在南京失踪的孩子怎样到了四川?王志平是拐卖人口还是真的捡到孩子?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卞其勇说,只要孩子回到身边,不管怎么样都好。此后,他对此事也不再追究。卞其勇找到儿子后,除了给亲人通报这个好消息,紧接着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沈浩。

  “广安湘湘”被送回家

  另一个回家的是“广安湘湘”,湘湘是四川广安人,女孩,3岁,2007年3月在家附近失踪。南京乐乐回家后,媒体对寻子扑克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湘湘父母找到了沈浩,她登上了第三副扑克牌上。但扑克只有电子版,在网上传播,沈浩把为她制作的寻人扑克,贴到了广安当地的网络论坛上。

  三天之后,湘湘的父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家孩子在你的门口。那是2007年4月18日,被拐45天的湘湘回到家中。“我怀疑是拐卖人口的人主动送回来的,当时,我们把湘湘的信息放在寻人网、当地论坛上,当地媒体也在报道这事,给了人贩子压力,不敢留孩子了。”沈浩猜测。这个被怀疑是人贩子的人此后也没有出现过。

  “山西洲洲”被公安机关找回

  还有一个回家的小孩是“山西洲洲”,3岁小男孩。沈浩简单地介绍了这个孩子回家的经过:2006年9月24日,他在山西省阳泉市自己家的门口失踪,2007年3月他登上沈浩的第三副扑克牌,结果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2007年7月,陕西山阳县破获了一起拐卖案件,发现了“山西洲洲”的线索,随后,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公安机关联合破获了另一起拐卖案,当年11月1日,洲洲的父母在河北南宫县派出所见到了被拐的孩子。

  “目前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回家是否跟扑克牌有必然的联系。但不管如何,孩子回来了,我就最高兴。”沈浩说。

  对话沈浩

  “我还嫌作秀做得不够”

  是“费用平摊”不是“收取费用”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网友批评说,你在通过替失踪者家庭寻亲在敛财。

  沈浩(以下简称“沈”):我常碰到这种情况。去年2月在成都发扑克牌,一家媒体请一个做印刷的老工人替我算了一笔账:一万副扑克,每个家庭收600块,一共52张牌,沈浩收了31200块,成本不会超过2万块,我赚了不少。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算上物流成本等等。算上去恰好持平,所以我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是“成本平摊”,而不是我“收取费用”,有些人在挖坑让我往下跳呢。这还不算我在全国奔波的人工成本。后来我告诉那家报社的记者,我敛财敛到底,你们下次采访我,我收费600,免费帮助一个家庭。

  (“这个人工成本还是我告诉他的。沈浩不会算账,他不会把自己算进去。”志愿者蒲小姐这时候插话。)

  记:网站的收益如何?

  沈:网站发布寻亲信息是半年300块,一年480块,很多都是免费的。去年大概发了7000条,收费的大概有600条,很多没有找到的,我一直免费给他发。网站的收益大概恰好能填平每年的维护费用。

  记:你平时的收入主要靠什么维持?

  沈:我的事业主要靠替别人做网络维护、服务,我自己还有一个商业门户网站,它是赚钱的,我靠这个来维持生活。

  记:做这个事也给你带来名气,给你的事业带来好处吧?

  沈:是的,我承认这个。

  做公益事业也得有饭吃

  记:那么你把寻亲当作事业来经营么?

  沈:现在还定位为公益,但并没有排除将来会把它商业化运作。其实这也挺难的,做公益事业,常常会掉进“坑”里面去,别人说你借此敛财、作秀;做商业化,别人又不信任你。

  记:那你在中间是怎么取得平衡的呢?

  沈:我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做公益事业,也得让我有饭吃。丛飞是我的榜样,看到他那么无私帮助别人,我很感动,但是对我来说,我要在自己能生存下去的情况,再去帮助他人。所以,我一直维持一种低成本运营的公益活动,比如,寻亲的载体,如扑克牌、纸巾包等等成本要尽量低,有赞助一定要拉。

  记:未来你会怎么经营?

  沈:做公益事业没有一个机构太痛苦了,政府不太信你,民众也不太信你,我打算下一步注册一个民间协会,把这个事情组织化、机构化,到时候就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而是很多人可以参与进来做。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发展。

  记:有网友还觉得,你做公益事业是为了作秀。

  沈:我还嫌作秀做得不够呢。说回去年2月在成都那个事吧,我作秀了一回,结果,一个走失孩子的照片上了他们报纸的头版图片,当然这样的传播效果很好,帮了那个家庭。如果还有这样作秀的效果,我还愿意去作。做这种事情怎么不需要作秀?我作秀,是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这个事情,能参与进来最好。

  记:是什么让你维持6年帮他们寻找失踪者?

  沈:凭良心去做,这些家庭让我流泪。(沈浩想了好久才说这句话)

  警惕有人借孩子行骗

  “着急、头脑发热是每一个失踪者家庭的情绪,结果导致他们很容易上当受骗。我接触过的失子家庭几乎都有上当的经历。”沈浩说—

  在白石洲,记者跟随沈浩给孙海洋、谢越两家拍寻子DV时,两位家长聊起了骗子的话题。

  “小心那些骗子,我的好多钱都是被骗子给骗了。”谢越跟孙海洋说。孙海洋对此立即表示深有同感:就在他贴出寻人启事的几天内,他就接到30多个诈骗电话——有人给他打电话,称知道小孩的下落,让他先汇5000块钱给他;还有人说,孩子在他手上,先汇一半赏金10万元,孙海洋说可以,但是必须先听小孩的声音或者看看视频,结果对方找来个小孩在电话中管他叫“爸爸”,一听就是假的;还有人冒充绑匪,打电话索要几十万元赎金,孙海洋说,小孩手上有块明显的刀疤,让对方回答在哪,结果全答错了。

  寻子心切的谢越比孙海洋更惨,他上了几次当,最多一次被骗了7万元。那是孩子丢失后一个多月,谢越接到来自东莞的电话,说孩子在他手上,要他马上带7万块现金过去。谢越和几个老乡一起到了东莞,在饭馆吃饭商量的时候,几个老乡都劝他要冷静,但“头脑发热”的他偷偷地溜了出来,按照对方的要求把7万块放到了指定的垃圾桶。对方告诉他孩子在东莞图书馆旁的一辆货车上,结果可想而知,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一次有一个骗子骗了几千块汇款后,又打来电话,谢越气愤了,他发动亲友寻找骗子,最后通过查询对方打的公共电话的地址,守在那里把他抓住了。但令人意外的是,骗子并非什么老手,只是个捡垃圾的老头。

“着急、头脑发热是每一个失踪者家庭的情绪,结果导致他们很容易上当。我接触过的失子家庭几乎都有上当的经历,而且是重复上当。多是自称绑匪索要赎金或者是找到孩子要赏金的。”沈浩说。

  沈浩自己也经常遭遇诈骗。他把自己的手机留在网站和扑克牌上,结果常收到一些短信,“下午4点前准备好8万块!!!不想孩子不平安我们赌一把”,过了一阵子,骗子再次发来短信,“玩吧,这几天我会送你礼物注意查收!我改变注意了,3天20万!!!”骗子还不死心,再次发来了短信,“别敬酒不吃吃罚的,礼物我会用心筹备慢慢等吧!玩得惊心!”

  短信只是骗子们的一种方式。沈浩遇到最特别的是一次他在广州,“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交警部门,说在高速路上碰到一个被撞伤的人,跟我要找的人一模一样,要我准备多少钱马上过去。后来我一查,电话的来源不是广州,显然又是一个骗子。”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回家的感觉总是温暖的

  大人回家的路也很漫长

  2003年11月,沈浩接到一个名叫张松的人的电话,他说自己离开湖北老家已经4年了,4年来他一事无成,没有勇气回家,家人也不知他是死是活。他在网上找到了沈浩的电话联系上他,说自己想回家但不敢回家。

  沈浩马上和张松的父亲联系,然而他父亲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这话我不相信,你是什么人?我不相信你。”也许类似这样的骗局电话,他接了不少。

  “我是寻人启事网站的站长。你要是不相信我,你可以看看媒体的报道。”沈浩回答他。

  当晚10时,张松父母在看了《家庭》杂志上的报道后,打来电话:“请他赶紧回家吧,家里人想他都想疯了。”

  沈浩又做了四个月的“传话筒”后,张松终于答应回家,但他请求沈浩能送他一起回家。两人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后,沈浩连夜坐火车赶到湖北,见到了从重庆归来的张松。沈浩陪张松回到了家中。张家挽留沈浩整整喝了三天酒。

  后来沈浩整理了他与张松的聊天记录,共112页,28859字。

  其实大部分的归家故事沈浩都不敢提起,“很多媒体记者说,让我采访一个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吧。我说不,当他们回家后我们要淡忘这个故事。他们心里面的伤痛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再去打扰他们,只会让他们再伤心一回。”

  沈浩最近完成的一个归家故事,是沈浩和一位妈妈、孩子、媒体记者一起完成的。去年10月,九江的一位6年级的学生在街上发现了一个饿晕在路上十几岁的流浪汉,他给他买吃的,还告诉了妈妈钟冈萍,妈妈把他带回家,收留了他。但这样也不是办法,她只知道这个孩子是来自湖北大冶,叫什么名字。沈浩要了孩子的照片,求助当地的报纸《东楚晚报》,恰好流浪汉的家人看到了这条名为《百名九江人情系大冶流浪汉》的报道。回家最后顺理成章,孩子原来是一个高考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失常的毕业生。

  近日,沈浩回九江拍寻人DV,钟老师所教的班级给他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他们在黑板上写着“欢迎沈浩叔叔”,听“沈叔叔讲如何防坏人拐骗“。这些孩子,最后都成了他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叶志卫 

 

点击下面的按钮,分享本页信息。

更多

上两条同类信息:
  • 240、深圳特区报:孩子,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 239、广州日报:孩子,我们要把你找回来

  •  
    紧急寻人

    免费寻家

    网友评论

    公益活动
     

     

    版权所有 © 2001-2015 沈浩寻人网站——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金牌帮帮团成员、浙江寻人联盟成员网站
    服务热线:13955003997 通信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丰乐路农科巷5号 邮政编码:239000 客服QQ:87002220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奇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安徽省优秀律师 胡野

    皖ICP备0500138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0202000142号


    扫描二维码加本站微信